倫敦歐洲金融雜志於1981年報導:台灣在全世界八十五個國家和地區中,經濟成就名列第一。經濟的快速起飛,推動樂壇在短短數年間極度膨脹,也刺激了台灣國語樂壇競爭機制和商業運作的發展。相對於封閉的對岸,台灣正在創造華人的奇跡,而大陸呢?一股改革開放的聲浪中,鄧麗君的風潮剛被掀起。 

金韻獎合輯中以一曲“歸人沙城”而走紅的施孝榮,民國70年推出首張專輯《施孝榮》。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他,在“拜訪春天”等作品中進行山地音樂節奏的嘗試, 顯現出作品獨特的風格。專輯中另一首由許乃勝作詞,蘇來譜曲的作品“中華之愛在當年可謂好評如潮,年底一舉奪得了金鼎獎最佳作詞、作曲及演唱三項大獎。

 

年,楊芳儀、徐曉菁共同推出的 《聽泉》專輯,則在民歌的後期首開女聲二重唱的先河。這種二重唱的表現形式在當時的樂壇相對少見,因而格外引人注目,並直接影響著八十年代的“百合二重唱”、“南方二重唱”等女聲重唱組合的發展。

 

歌林唱片在民歌風潮中也不願缺席,推出了新金曲獎1(何年何月再相逢)、新金曲獎2 (白紗窗里的女孩),可惜當時民歌勢力已衰微,一向以商業包裝見長的歌林唱片似乎也不適合走校園路線。《新金曲獎1》內收錄的第一首歌曲《何年何月再相逢》由還是高中生的鄭麗絲演唱,鄭麗絲歌聲特別,略帶哭腔但不濫情、洪亮卻不失溫柔。

 

《新金曲獎2》裡一曲《白紗窗裡的女孩》讓林慧萍引起大家注意。

 

風雲人物 沈雁 高淩風 黃鶯鶯  鄧妙華 鳳飛飛 劉文正 禹黎朔 費玉清 蔡琴  揚帆  曹西平  包偉銘  葉蒨文 

票房歌曲 一串心 不一樣 呢喃 牽引 朋友歌 童年 好好愛我 請你聽我講 變色的長城 送你一把泥土 你的眼神 神話 夕陽伴我歸   月琴 

資料來源 :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  台灣流行音樂年鑑(找不到原站網址)   

 

民國70年4月,一向演唱愛國歌曲, 如 : "國恩家慶"、 "黃埔男兒最豪壯"、 "中華民國頌"的費玉清也推出了新作品 ~《變色的長城》,由何慶清制作,陳志遠編曲。這張作品使得費玉清在樂壇上響亮一時,在兩岸尚未交流的那個年代,“變色的長城”象征當時國人的一種心聲。正如“龍的傳人”一樣,《變色的長城》歌詞中的凜然正氣,正代表著一種鮮明的“民意”。因而這首歌也如同"龍的傳人","中華民國頌"一般,成為第三首在民生報排行榜上先後保持冠軍的歌曲。在那個面臨台美斷交, 國人空前團結的年代,這類富有國家民族意識,另類寫實的歌曲,似乎最受台灣民眾與官方的喜愛。此外專輯里合聲編曲精彩如“船歌” 這類的民謠式作品,則更貼切地表現出費玉清聲音柔軟的特質,這一宗旨也貫穿了他以後的作品。 

送你一把泥土- 費玉清

 

張艾嘉轉投滾石旗下後,羅大佑擔任製作人,推出《童年》專輯。

 

滾石推出陶大偉、孫越《朋友歌》,專輯大膽吸取西洋曲風,與民歌憧憬式的表達有明顯區別,為國語音樂的發展拓寬了事業。

 

鄧妙華,從新加坡跨海來到台灣發展走紅,灌錄首張專輯唱片《牽引》。

 

來自歌林唱片的主管另成立新的唱片公司——綜一唱片,旗下網羅藝人高淩風、揚帆、齊秦、張蓓心、沈雁,現在依然活躍在音樂圈的陳昇最初也是在綜一擔任製作助理。於1981年先後推出專輯齊秦《又見溜溜的她》,高淩風《不一樣》,沈雁《一串心》,揚帆《揚帆》,張蓓心《不再流浪》,都頗受歡迎。使唱片公司的成績迅速達到巔峰。

高淩風《不一樣

高淩風演唱《惱人的秋風》改編自ABBA樂隊的英文迪斯科歌曲,其誇張的舞台裝扮及動作,還有濃濃鼻音的唱腔,造成一股模仿風潮,被賜予“青蛙王子”的封號。

沈雁《一串心

 

歌林唱片雖然出走一批暢銷歌星,卻迎來鳳飛飛重回懷抱,於十月推出《好好愛我》專輯。不再配合已逐漸過時的文藝電影而發片出新歌的鳳飛飛,該走輕快動感的路線,這些應到流行的歌曲於轉變,成為新一輩歌迷對鳳飛飛熟悉的印象。

 

瓊瑤電影在盛極的數年後, 終因劇情的老套, 走到了窮途末路, 少了林青霞、 秦漢的黃金組合, 新人呂秀菱與鍾鎮濤的搭檔勉強於"聚散兩依依"一片中受到好評,可惜主題歌曲並不流行, 倒是接下來"夢的衣裳"一片中由李碧華, 羅吉鎮合唱的插曲 ~ "神話", 成了難得的男女對唱校園民歌, 流行了起來!

瓊瑤經典電影《聚散兩依依》鐘鎮濤

瓊瑤經典電影 鐘鎮濤 秦漢 呂繡菱主演《夢的衣裳 》同名插曲,李碧華演唱

羅吉鎮+李碧華 神話

 

社會寫實片開始盛行,這個時期流行起《請你聽我講》、《我要做好子》、《誰人瞭解我》這樣題材的台語歌,搭配寫實電影流行街坊,而演唱者禹黎朔、余天均為國語歌手,他們的國語專輯主打台語歌,號稱雙聲帶,蔚為一大特色。

 

當時歌壇上隨著學生電影暢行,標榜起一股“野性的青春”或“奔放的新生代”的色彩,新興了許多走動感路線的男星,揚帆、包偉銘、曹西平、楊耀東都是在這一年出版首張專輯。

揚帆《揚帆

曹西平 - 野性的青春

 

鄭怡為念台灣著名本土老藝人屏東民謠歌手陳達傳奇一生的懷念歌曲《月琴》而一曲成名。

 

由吳楚楚製作,潘越雲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再見離別》,承襲民歌時代作品風格與配器調性,使專輯整體洋溢著清新的氣息。


 

黃鶯鶯發行《呢喃》專輯,在這張專輯裡,譚健常和陳陽加入大量吉他編曲,以豐富的人聲層次,開啟了黃鶯鶯的國語西化流行歌曲道路,《呢喃》一開始就用反復的吟唱和入耳的琴聲加強了聽眾記憶,那一年台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聽到店鋪播放這首歌。專輯後來還榮獲金鼎獎。

 

陳淑樺 - 夕陽伴我歸

 

但是又何奈》 崔苔菁

 

延伸閱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量子老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