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一詞始見於三國時期,因《易經》中「九九」兩陽數相重,故名「重陽」,在唐代,唐德宗在位時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重陽節開始成為正式節日。中國民間素有在重陽節登高、祭祖及祈求豐收等習俗。2006年,重陽節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人之歌 ~~ 演唱者是日本最偉大的渣男.......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能夠驅魔的青龍寶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佩上,瘟魔便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便能強身健體,避免染疫。桓景以神劍降伏瘟魔,最後滅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
是時開始,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希望天下的遊子飲一杯菊花酒,消去鄉愁;希望天下的老人多一點陪伴,健康長壽。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裏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繫上茱萸囊避邪消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相關的詩詞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延伸閱讀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