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中華民國紀念1954年1月23日韓戰反共戰俘獲釋、具有反共意義的節慶,1993年改為現名,每年中華民國、世界各地反共人士以及國際上反共陣營皆有一系列慶祝活動。

世界自由日 ~~ 1月23日 舊稱一二三自由日

 

1950年6月,韓戰開始。10月,中共30多萬人參與韓戰,全線反撲,聯合國軍被迫後撤。12月,聯合國軍自平壤敗退。1951年10月,韓境停戰談判於板門店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堅持要求聯合國軍無條件遣返所有戰俘,無論他們是否願意回到中國大陸,但最終被聯合國軍所拒絕。1952年2月,韓境聯軍總部堅持自由遣返戰俘原則,蓋聯軍在韓境所獲17萬餘戰俘中,有10萬人不願被遣返,尤其在2萬餘名華籍戰俘中,誓死不願遣返者達1萬6千名。

1953年6月,韓國釜山戰俘營1萬4千2百餘名華籍反共戰俘上書,請求釋放,並准其到台灣參加中華民國國軍行列。雙方最後達成協議,戰俘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去向

世界自由日-郵票001.jpeg

 

1954年1月23日清晨7時20分起,14,850名中國籍反共戰俘、7,650名朝鮮籍反共戰俘,終於奔向南方,得到釋放。前往台灣的反共戰俘分成三批,於1954年1月23日由基隆上岸抵台,接受全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被稱為「韓戰義士」。他們在臺北市遊行,市民張燈結綵表示慶祝。全台灣各大城市自由鐘,都敲響23下。並定1月23日為自由日,以紀念「反共義士」重獲自由。一面通電全世界民主國家,籲請一致響應。此後每年集會慶祝,並有全世界熱愛自由、主持正義人士來臺參加盛會。1954年,於澎湖縣馬公市建了自由塔紀念。

123自由塔.jpg

 

中華民國政府特設「一·二三自由日」以紀念這個「從中共手中解救大陸同胞」的事件;其後並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反共聯盟大會」中通過。這即是一二三自由日的由來。這些反共戰俘來到台灣之後,中華民國政府依照他們的意願,有的繼續求學,有的加入軍隊,有的則安排就業,進入榮民工廠或農場工作。

隨著冷戰氣氛轉淡以及兩岸局勢的穩定,中華民國政府終止動員戡亂,各共產主義國家政權也於20世紀末逐一崩解,此紀念日於1993年改名為世界自由日。

 

DALL·E 2025-01-22 13.35.58 - A commemorative illustration for %5C一·二三自由日%5C (January 23 Freedom Day), featuring a symbolic and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of freedom and hope. The design .jpg

 

延伸閱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量子老爺爺 的頭像
    量子老爺爺

    量子老爺爺的筆記本

    量子老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