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夏至相反,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之日。在沒有科學概念的古代,是如何定義冬至來臨呢?周朝時,古人就觀察到每年日照長短有固定週期,日影最長的那一天就是冬至,後來就將當日視為迎接陽氣的日子。
不論是現在或從前,冬至對人們來說都是個大日子,民間的冬至活動一點都不遜於過年。古時候的皇帝,這一天還會祭天和拜祖先,並且宣佈文武百官放假一天,也因此有「 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也是冬至堪稱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一天的原因。
臺灣俗諺:「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 這句話的意思是:冬至是古代的過年,所以才說吃了湯圓就算是長了一歲。 吃完湯圓 祝大家 美夢成真 !
冬至吃湯圓的故事由來~~~
據傳,從前從前閩南地區有一對貧窮的夫婦,在某一年冬至帶著女兒進城,母親卻因體力不支而過世了,父親為了安葬妻子,決定把女兒賣掉以籌到安葬費;
失去母親的女兒,聽到這個消息,因打擊太大而昏厥,父親為此連忙討了一碗糯米圓與米湯給女兒,來救醒她。
女兒希望讓父親多吃一些,但父親又想讓給即將分離的女兒….....父親告訴女兒:「這次離別,就像這粒糯米圓分成兩半,等待日後團圓時!」
後來女兒在有錢人家做丫鬟,她不知道該如何讓父親找到自己,就做了2顆又大又圓的糯米圓,以禮敬門神的名義,在每年的冬至這天將糯米圓黏到門環上,希望父親看到這糯米圓,就能來與女兒相聚。
一年又一年,雖然不知道她有沒有找到爸爸,吃糯米圓的習俗卻在閩南地區越來越興盛。
演變至今,吃湯圓就成了大家過冬至的習俗,象徵團圓。
現今湯圓 造型、口味花樣百出 !
志工爺爺偏愛鹹湯圓, 有包沒包都可以, 茼蒿青菜加多一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