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民俗節日又是氣象節氣的「節」。清明由節氣之一發展為民間祭墓的節日,就是注入了寒食禁火、掃墓等習俗而成的。
張洪量這首歌 美麗的花蝴蝶 笛子的伴奏讓人聯想到梁祝化為蝴蝶在墳上翩翩飛舞~~~
詩詞欣賞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節氣與諺語
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清明日吹南風主豐年,吹北風則歉收。
雨淋墓頭紙,日曝穀雨田:清明下雨,穀雨多半會放晴。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民間傳奇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翌日定為清明節。
中國民間故事中,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驪姬之亂而流亡國外,一日乏食,饑饉非常,隨臣介之推(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重耳喝了,重耳恢復精神,才發現是介之推自割腿肉,感激萬分。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國君,是為晉文公,重賞了當初伴他流亡的功臣,獨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不邀功,帶著母親悄悄隱居去了。很多人為介之推打抱不平,晉文公醒悟,親自去請介之推,然而介之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找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之推。大火燒遍綿山,介之推依然不出,火滅了之後,人們才看見介之推背著老母,已在一棵老柳樹下燒死了,母子皆亡。後來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死於回祿之災,下令將介之推的忌日定為寒食節,不許民眾開火煮飯,只能喫冷食、涼拌食品。這就是「割股奉君」的故事和寒食節的由來。
延伸閱讀 :
春分 ~~ 二十四節氣 春分到了日夜分 2021年3月20日
雨水 ~~ 二十四節氣 雨水到了要早起 2021年2月18日
大寒 ~~ 二十四節氣 大寒到了睡懶覺 2021年1月20日
冬至 ~~ 二十四節氣 冬至到了吃湯圓 2020年12月21日
大雪 ~~ 二十四節氣 大雪到了吃烏魚 2020年12月7日
小雪 ~~ 二十四節氣 小雪到了戴帽子 2020年11月22日
立冬 ~~ 二十四節氣 立冬到了要進補 2020年11月7日
霜降 ~~ 二十四節氣 霜降到了吃火鍋 2020年10月23日
寒露 ~~ 二十四節氣 寒露 蕭蕭秋意重 依依寒色濃 2020年10月8日
秋分 ~~ 二十四節氣 秋分 日夜溫差大 2020年9月22日
處暑 ~~ 二十四節氣 處暑處暑熱死老鼠 2020年8月22日
留言列表